化妝仍是人們最傳統也最常用的變美方式。在這個看臉的世界,具有姣好容貌的同齡人在收入、婚戀、工作等方面更容易“羨煞旁人”。在同齡人的示范下,80、90後主流消費群體對美的追求也蔚然興起。越來越多的女性和部分男性都開始借助化妝實現顏值的提升。根據Euromonitor的分類,化妝品指的是美容及個人護理品的概念,包括11大交換配亂婬細分子品類。按照2015年子品類容量大小,依次為:護膚品、護發產品、口腔護理品類、沐浴用品、彩妝、男士護理用品、嬰幼兒與兒童專用產品、香水、防曬用品、止汗香體、脫毛產品。
從國內化妝品市場的構成情況來看,護膚品、護發產品、口腔護理產品、沐浴用品和彩妝是前五大品類,貢獻瞭89%的市場銷售額。隨著消費者衛生習慣的改善以及大眾日化產品的普及,護發產品、沐浴用品和口腔護理產品等基礎日化產品發展已進入穩定期,未來競爭將更多集中在市場份額的爭奪和對原有領導性品牌的挑戰。護膚品和彩妝繼續快速發展,而市場份額較小的男士護理用品和嬰幼兒與兒童專用產品等新興品類則進入瞭高速發展期。
國內化妝品行業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開始發展,中小型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且大多佈局於三四線城市,多以功能性品類來滿足消費者的基本護理需求,整體市場影響力極為有限,近20年來一直處於市場弱勢地位。但隨著國內消費者消費理念逐步成熟,以及近年來電商渠道的快速發展,註重品牌策劃、技術研發及市場營銷的國內化妝品企業加大投入,依靠本土優勢,逐步搶占跨國企業的市場份額。2015年,包括上海傢化、伽藍集團、百雀羚、韓束、珀萊雅、雲南白藥等本土化妝品企業出現在化妝品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前20 的名單中,且大都呈現上升趨勢;同時上述企業的合計市場占有率也逐提升,從2011年的4.4%上升至2015年的9.2%。雖然本土品牌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但與發達國傢相比本土企業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國內本土化妝品企業通過更好地貼近國內消費者需求,瞭解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偏好,精準的品牌定位,靈活的供應鏈管理,以及與日化專營店、電商等渠道的默契配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本土化妝品品牌有望保持持續穩定增長。
化妝行業適合“嫁接”網紅經濟。在電商行業中,網紅的興起成為近期市場熱點,並成為引流銷售的新渠道。1)網紅一般是在特定領域具有專業知識能提供內容輸出的群體,他們將社交行為向經濟行為轉化,其中服裝是最主要的變現方式。通過輸出審美,眾多美女可以向粉絲提供變美指導,粉絲也樂於為喜愛的美裝付費。2)與服裝相比,化妝品的選擇與使用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同一張臉,不同人化妝出來的效果完全不同,且化妝品應用不當很可能引發健康風險,因此粉絲希望向專業的網紅尋求建議,而網紅們也願意通過化妝品引流實現粉絲的變現。化妝品與網紅的結合是“一拍即合”。
針對高端女性用戶群體,網紅經濟大有可為。當前中國美妝市場尚未出現權威的產品口碑平臺,用戶忠誠度尚處於培育階段。網紅需要註重口碑、樂於分享、客單價高的粉絲,而高端女性用戶也需要精致有效的化妝用品提升自己。未來網紅可以借助自身專業優勢,進駐微博、視頻直播及移動美妝APP等平臺接觸更多用戶,幫助高端消費解決購買決策痛點。化妝品有望繼服裝之後成為網紅經濟的新熱點。
據中商情報網數據,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經營化妝品業務的主要有上海傢化、青島金王、益成藥業等。